#幾歲開始學琴比較好❓
#現在才開始學琴是不是太晚了❓
最近有好多家長詢問類似的問題,其中詢問「現在才開始學琴會不會太晚?」的家長,她的小孩才小學低年級而已。哇~如果每樣才藝都要超前部署 ,真的壓力山大😲
其實,適不適合學樂器和年齡大小沒有絕對相關性。年紀小的孩童是用【感官】來學習👂🗣👀
他們耳朵聽旋律,大量記憶在海綿般的大腦後,嘴巴能夠唱出音高和樂曲,接著眼睛看老師示範彈奏並練習看樂譜,然後用手指彈奏出來。
青少年、成人是用【理解】來學習🧠🤚👂成熟的大腦能快速學習理解分析音符、節拍、等樂理知識,專注力和耐性足夠,學習的速度比幼童更快。孩童手指柔軟但力氣不夠;青少年、成人手指已定型但力氣足夠,各有優缺點🤓
不論幾歲開始學琴,最重要的都是#固定練習、#持續上課,有良好的學習態度,甚麼時候開始學琴都是最棒的時候👈
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最近的新聞,日本有一位セツ奶奶90歲才開始創作撕紙畫,作品樸實溫暖、栩栩如生,真的太讚了!有興趣可以閱讀下面網址的相關報導喔~
大提琴止滑墊不再只是止滑墊
這一回合
讓大提琴與迷你號角唱給您聽~
⠀⠀
止滑墊,所有拉奏大提琴的夥伴們必定會擁有的一項配件,傳統大提琴止滑墊就是讓大提琴演奏時,尾針頂住不會滑動,但其實尾針也是大提琴傳導聲音產生共鳴的其中一個部件。
⠀⠀
『提丰-大提琴迷你號角』結合止滑墊與演奏平台的功能,演奏者藉由迷你號角,會感受到有別於以往演奏時單方向F孔發出的音響。
⠀⠀
迷你號角的特殊設計讓聲響可以圍繞著演奏者,就像環繞音響般,讓演奏者更能清楚感受自己的提琴,聆聽自己演奏出的琴聲來更進一步修正。
⠀⠀
現在,也可以在「上弦月音樂工作室」體驗迷你號角的魅力囉!
舞台上的好朋友
舞台上的時尚配件
共三款
⠀⠀
🌐想了解更多迷你號角使用方法:
學音樂一定要參加比賽或檢定嗎?
相信這是許多家長心中長久的疑問,畢竟報名費貴森森,總是得好好拿捏啊!換個角度思考,把比賽/檢定當作每個階段的里程碑,不僅有明確的目標,也能完整記錄學習的過程。
不過,我們需要先培養健康的心態,例如:對於結果不要患得患失、參加頻率太高影響日常生活,或為了追求比賽名次只練曲子的前3分鐘>"<
適當的參加比賽/檢定,可以建立自信心、成就感、榮譽感、促進學習動機,透過準備考試的過程,能夠培養責任感、增進琴藝,最後享受舞台演出的樂趣。
而教育部推行的108課綱「學習歷程檔案」便將「音樂能力檢定證照」納入其中,鼓勵學生除了學校課程外,也能多元探索,並透過上傳成果紀錄學習軌跡。申請大學時,這些一點一滴累積的成果,能幫助面試老師更快認識了解學生喔!
謝謝妳的不放棄,我們終於在升大學前的暑假完成這個夢想。
不是就讀音樂班的女孩,卻發現志在音樂,一路努力堅持、常常自己要求加課,卻在大考失利。
塞翁失馬,神在淚水中為妳開了另一條路,表演藝術的世界更寬廣、更符合需要多元斜槓的世代。
即使已經申請到學校,疫情中仍然不間斷的線上上課,終於在開學前達成自我設定的另一個目標。祝福妳在表演藝術的領域中盡情悠遊,展現光芒。
#師大表演藝術學程
#2021文化盃音樂比賽大提琴高中組第一名
#雖然妳很想要有氣派的獎盃,但老師覺得獎狀比較好收納啦~XD
2021.8.3
從國小三年級開始,手把手帶了七年的男孩,順利進入他的志願「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」後,又過了四年。這週三,爸爸、媽媽、一路支持陪伴的小學校長和他特地到教室拜訪,原來即將赴德國「德勒斯登音樂學院」就讀。四年再見面,已是脫去稚氣、有想法、目標的帥氣青年。
不禁想起以前上課的時光,調皮的孩子和求好心切的嚴師😂,在飛逝的時光中特別珍惜這段師生緣,因為互相經歷了彼此人生中重要的階段。勁恆老師結婚、生了兩個男寶、開了屬於自己的音樂教室;學生也從成長的過程中,確立自己的心志與人生方向。
常常有家長問我,怎麼讓孩子願意練琴,我想只有堅持和陪伴吧!音樂這條路又孤寂又溫暖,當自己和音樂對話,想辦法從練習中突破自我時的孤獨感;家人溫柔的陪伴支持卻是最強大的後盾。不知不覺,音樂療癒了你我,並讓家人彼此間更緊密。當然,這中間不可避免包含了許多親子間的磨合、拉扯、爭戰☺️
最偉大的學生媽媽一路的陪伴、不辭辛勞的接送,孩子長大了、看見了、理解了,所有的堅持終於開花結果,在疫情嚴峻的時期勇敢邁向自己的夢想,老師真的很開心,期盼回國的那一天再分享屬於你的光芒。💖
2020.11.7
關於「喜好」這件事,是很個人、很主觀的。
就以喜歡的樂器來說:
因為聲音好聽、因為看到某某演奏很帥、因為看了一齣戲劇、因為演奏時看起來很美、因為可以自彈自唱、因為想跟好朋友一樣......。不管甚麼理由,學習過程遇到的瓶頸、練習時必經的枯燥,都消磨了我們的初心。
520這天,我們一起為了所愛的事物再多一點堅持吧!
每天空出一段時間練練琴,有一天會發覺音樂在生活中帶來的驚奇反饋,增添樂趣、撫慰心靈、美的共鳴、滿足的成就感。
2020.5.20
「今天練琴了嗎?」
「趕快!上課要遲到了~」
「弓拿好,再拉一次。」
家有孩子學琴,通常最辛苦就是媽媽了…
面對看似無止盡的陪練、接送,真是熬煉媽媽的耐心與毅力。但是回頭看看,每個日子一點一滴的累積,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又成長好多。
【絆】在日文中代表親情或友情中緊密、深厚的美好關係。就像媽媽們以溫暖陪伴、支持孩子面對一遍又一遍的練習。親愛的媽咪,別忘了留一些時間、空間給自己,有快樂的媽咪才有快樂的孩子喔!
#毫無保留的愛
#母親節快樂
2019.5.12
「老師,孩子在家時都彈得很好,為什麼一上台就___________?」
上週末帶學生參加成果發表會,等待上台的孩子們身體緊繃、表情僵硬,上台經驗不足讓原本準備好的演奏打了折扣。
不知道大家上台表演/比賽時發生過那些情況呢?
A.忘譜/跳段
B.手指不聽使喚
C.彈得飛快/極慢
D.在反覆記號的段落鬼打牆
E.以上皆非★ 我是舞台型選手★
#會緊張表示在乎
#上台需要勇氣與練習
#慢慢建立自信心與膽量
2019.4.19